第一節 大甲溪之旅


合歡山為大甲溪、濁水溪和立霧溪的分水嶺,也是合歡溪、濁水溪、北港溪和塔次基里溪的分水嶺。 大甲溪主流上游為南湖溪,其源流中央尖溪發源於南湖大山東峰(標高3,632公尺),流域主要分佈於台中市,並包括南投縣、宜蘭縣之一小部分。南湖溪和合歡溪匯合後,續流至清泉橋與太保久間與另一大支流伊卡丸溪匯流後,始稱大甲溪。流經梨山、佳陽、德基、谷關、白冷、馬鞍等聚落,流入東勢區、新社區後,逐漸進入平地,後流經石岡區、豐原區、后里區、神岡區、外埔區、清水區、大甲區及大安區,最後注入台灣海峽。 大甲溪主流長度共124.2公里,流域面積1235.73平方公里,主要支流有七家灣溪、有勝溪、南湖溪、志樂溪、匹亞桑溪、小雪溪、鞍馬溪、馬崙溪、稍來溪、十文溪、東卯溪、橫流溪、麻竹坑溪及沙連河等。係台灣水力資源最豐沛的河川。 沿溪興建的水庫極多,如天輪壩、石岡、谷關、青山及德基等,供水水力發電之用。 可惜沿溪的濫墾濫伐,幾乎不忍卒睹,毒魚、電魚、炸魚等行為,加上毒水、廢棄物,更使大甲溪滿目瘡痍。對喜歡以河中食物為主食的鷹類朋友,造成極大的傷亡。父親曾說有過好幾次,鷹類朋友,因吃死去的猪羊魚蛙…..,而造成一次一百多個一起死亡。所以看到畜類屍體,我一定敬而遠之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