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節 達娜伊谷鯝魚之旅
「鯝魚?我沒有聽說過。」我說。 「你上次不是看過櫻花鉤吻鮭?」鷹絲怡說。 「哦,我想起來了,在七家灣,他是台灣的國寶魚。」我說。 「鯝魚也是台灣的國寶魚啊。體型也差不多。」鷹絲怡說。
鯝魚俗稱「苦花」,僅見於水溫低於二十度的河川上游,對水質要求頗高。鯝魚深長大約十五至二十五公分,屬體型大的溪釣魚種,以岩石縫的藻類及小昆蟲為食,經濟價值甚高。 阿里山區的溪流上游,如里家的里家溪、豐山的石鼓盤溪,大都規畫有鯝魚保護區,其中以山美村達娜伊谷溪的鯝魚生態保護區,魚數最多。成群的鯝魚在清澈的溪底自在悠游,陽光照射在魚麟上,經反射後成銀光點點,像是一顆顆流動的寶石,顯得趣味橫生又異常亮麗。
鷹絲怡和我來到阿里山區的溪流上游,我們找到山美村達娜伊谷溪,這裏是鯝魚生態保護區。各種鳥類聚集,但人來人往,想要一償宿願,恐怕力有未逮。大家都怕人類設下的圈套,所以格外謹慎。
「今年四月,我哥哥差點得手。」鷹絲怡說。 「我來試試看。」我說。 鯝魚成群結隊,不過,集中在人多的地方。人類很多,也在餵他們。我們只能在樹上停、聽、看。別的鳥類也沒人敢動。
我不敢造次,只好和鷹絲怡到人類不及的地帶。水急,魚兒雖多,看到我們便深藏石隙,我們拿他沒輒。 「我們附近繞幾圈吧,再往曾文溪去。」鷹絲怡也不勉強。 「好。」我說。 鷹絲怡和我在幾座山中玩躲躲猫的遊戲,後來,發現有2隻赤腹松鼠在地上奔跑,鷹絲怡立刻追捕。我也跟上。赤腹松鼠精靈萬分,繞到一棵大樹上的洞裹躲藏,洞深,用嘴、爪怎麼勾也勾不到。 鷹絲怡有些洩氣,我安慰她。